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16章

第二章必死之心(4)

第一句缘何是补非用?因为林旭在基本上是想调和两宫,亦即弥缝慈禧与光绪母子间的裂痕,故应用弥补的&ldo;补&rdo;。

此亦正是宋诗练字讲究之处,倘用&ldo;用&rdo;字,语气较强,与全诗温柔悱恻的风格不合。

第三句是&ldo;我&rdo;非&ldo;欲&rdo;,则以&ldo;欲&rdo;字为文法中的现在进行式,或未来式。

&ldo;我&rdo;字则无文法上时制的限制,可用于过去式。

此诗盖事败入狱后,追忆过去,仅谈事实,不加论评。

哀而不怨,即怨亦不怒。

林旭之温恂敦厚,诗中可见其人。

以上解决了个别的疑难之点,以下就诗意作一综合解释:皇帝发愤图强,推行新政,而太后为旧党所包围,加以小人挑拨,误会推行新政完全是为了与太后作对。

成见已深,即使请见太后,剖肝沥胆,涕泣苦谏,料知难回慈意,于事何补?

&ldo;发言慷慨,至于流涕&rdo;,乃至慷慨轻生,既于事无补,则毕竟难以酬答皇帝不次超擢,得参大政,以国士相待的深恩。

看起来除却兵谏,别无善策。

此则非外结大将不可。

我曾主张用董福祥。

至于袁世凯,此人是董卓之流,如此机密大事,跟他千万不可轻易出口。

以上是平铺直叙的解释,亦是林旭当时跟谭嗣同平心静气的解释。

其中自有&ldo;吾谋适不用&rdo;之憾,而出以蕴藉之词,修养真可倾倒。

兹再谈梁启超改诗的原因及作用,梁著《戊戌政变记》第六篇林旭传:林君子字暾谷,福建侯官县人,南海先生之弟子也。

自童龀颖绝秀出,负意气,天才特达,如竹箭标举,于云而上。

冠岁乡试冠全省,读其文奥雅奇伟,莫不惊之;长老名宿,皆与折节为忘年交,故所友皆一时闻人。

其于诗词、散文皆天授,文如汉魏人;诗如宋人,波澜老成,奥深侬,流行京师,名动一时。

……皇上既知为康某弟子,因信任之;遂与谭君等同授四品卿衔入军机参预新政……初二日皇上赐康先生密谕,令速出京,亦交君传出,盖深信之也。

既奉密谕,谭君等距踊椎号;时袁世凯方在京,谋出密诏示之,激其义愤,而君不谓然,作一小诗代简,致之谭等,曰:&ldo;伏蒲泣血知何用?慷慨何曾报主恩?愿为公歌千里草,本初健者莫轻言。

&rdo;盖指东汉何进之事也。

如梁所言,泣谏何用?主恩难报。

但又何进以往事,不主张用兵谏。

然则,他究竟要干什么?莫非混一天是一天,坐待后党凌逼?照梁启超的解释,林旭的诗根本不通。

梁启超自言&ldo;弟畜暾谷&rdo;,但如上立论,抹煞事实,亦即贬低了林旭,殊欠友爱。

按:林旭于八月初二日带出的密诏,大致为命康有为迅速出京,督办官报。

原折已经在上谢恩折时附缴,不可得见。

现所传者为康有为自己所陈述,而前后已有不符。

康有为脱险后,在香港作《奉诏求救文》致各国公使,《日本外交文书》载有全文。

今据黄彰健所引转录如下:朕命汝督办官报,实有不得已之苦衷,非楮墨所能罄也。

汝可迅速出外国求救,不可迟延。

汝一片忠爱热肠,朕所深悉。

其爱惜身体,善自调摄。

将来更效驰驱,共建大业,朕有厚望焉。

但以后康有为在他处提到此密谕,只有&ldo;汝可迅速出外&rdo;,删掉&ldo;国求救&rdo;三字。

则作伪之迹,已是铁证如山。

至于谭嗣同游说袁世凯时所出示的密诏,则为光绪致杨锐密诏的墨笔过录本。

相邻小说
暴君刘璋  婉拒阎王三千次  缇萦  食色佳人  将军宠妻日常  重生之AI教父  你是我的肺  姚远的守护  穿越五胡乱华  男神,笔记借我  认错反派后我嫁进了豪门  在仙界开神兽幼儿园  与酆都大帝成婚后我红了  好天气  爱神爱作怪系列  云清霜  不要和奸臣谈恋爱  帝国第一宠婚  重生之金三角风云  天生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