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284章

陈洪绶(1599~1671),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今浙江诸暨)人,明代著名的人物画家。

陈洪绶的作品既重视形体的夸张,又重视神情表达的含蓄,表现手法简洁质朴,强调用线的金石味。

自幼时即有绘画天赋,开始师从蓝瑛,于思宗崇祯年间奉诏进京作画,有机会观摩皇室藏画,技艺大增。

明亡,出家为僧。

他绘的《水浒叶子》、《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描图,是明清间复制板画的精品。

他的《屈子行吟图》深刻地表现了屈原形容憔悴、行吟泽畔、爱国忧民的心理状态。

陈洪绶晚年作画,夸张变形,有的人物画,躯干伟岸,衣纹挺劲,但面目怪异,全身比例失当,大约反映出他身处乱世痛苦变态的心理。

明代的人物画发展至明末陈洪绶,一改软弱俗媚的画风,陈洪绶的作品风格有一定的历史转折性意义,使明代画坛平淡无奇的人物画顿起高峰。

永宁寺碑的发现说明了什么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在永乐九年(1411)春,设立了奴儿干都司作为明朝廷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等地最高一级的地方官府机构。

明朝廷所派遣到的奴儿干都司的钦差大臣亦失哈、封疆大吏康旺在对奴儿干都司的管理和经营上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

他们对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采取了&ldo;柔化斯民&rdo;的政策,使奴儿干都司所辖卫、所的各部族与明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

明朝廷在奴儿干都司的治所(今俄罗斯特林)创建了一座供奉观音的永宁寺,并在寺旁竖立了两块石碑,一块是永乐十一年所立,刻有《敕修永宁寺记》,另一块是宣宗宣德八年(1433)时所立,刻有《重建永宁寺记》。

这两块碑记记录了明朝廷管理和经营奴儿干都司的事迹,碑文用汉、蒙古、女真、西藏四体文字书写。

从永宁寺碑上所列官员人名来看,有汉族人、蒙古人、女真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可以看出奴儿干都司是明朝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地方政权。

永宁寺碑与一般碑文不同的是,在它所列的一百多人中,不仅有钦差大臣、封疆大吏,而且连底层的劳动人民像铁、石工匠等也一一列名其中,这也表现了亦失哈和康旺尊重百姓的态度。

永宁寺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永宁寺碑却曾经巍然挺立在原址几乎达五百年之久,不少中外文献都对它作过记述。

永宁寺碑是明朝廷管理奴儿干地区的历史见证,它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明朝对西藏是如何管理的西藏,明朝时称乌斯藏,由上层喇嘛和各部族酋长构成各级封建主,占有大量农奴和牲畜,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

西藏盛行喇嘛教,元朝时忽必烈封花教首领八思巴为&ldo;大宝法王&rdo;,并委任他为西藏的政治首领,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

明朝时,仍沿袭元制,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公开宣布仍承认元朝时所授予的僧侣封号,并封乌斯藏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为&ldo;炽盛佛宝国师&rdo;。

从洪武四年(1371)到六年,明朝廷陆续在西藏设置了乌斯藏、朵甘卫指挥使司以及宣慰使司等行政机构,并颁发印信和官服。

明政府先后在西藏共封授了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阐化王、辅教王、赞善王、护教王和阐教王等八个主要的王和法王。

这些王和法王大都有一定的份地,接受明朝政府的管理。

在成祖当政期间,曾两次组织诸王及诸卫,发动所属藏汉人民修筑乌斯藏到内地的驿路和驿站,大大方便了西藏和内地的联系。

相邻小说
淡淡的距离  嫁给仙侠文中的残暴反派  姣童言兮  野尘埃  七零之咸鱼养娃  在梵高的星空下  向日倾  二探黄金镇  盲村隐锁  一念执着  亡朝不过如此  医心索爱:致命总裁小娇妻  魔王的绝地求生  老公是植物人  五师妹  第七重解答  [韩娱同人]韩娱之别买锅了  穿书后巨佬被我威胁了  金主顺毛守则(娱乐圈)  和亲公主[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