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54章

日本使者到中国&ldo;进贡&rdo;之时,除正常的官方贸易外,还可以进行私人交易。

明朝政府规定:日本官方贡物由朝廷收管,而使者自行携带的物品则可以自由处理,官方可以出价收购,日本人对官方收购不满意者,可自行上市交易,因而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日本入贡使者实际上是一个特殊形式的贸易团体,也正因为有利可图,才会发生争相&ldo;入贡&rdo;的骚乱。

明朝官府本应正视与鼓励这种双方均获益的贸易关系,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加强海防,以保证万里海疆的安全。

然而,首辅夏言等人敷衍塞责,将&ldo;倭患&rdo;起因完全归咎于负责对外贸易的市舶司,轻率地予以关闭。

这种简单而愚蠢的做法不但不能遏制中日之间的贸易联系,反而使问题复杂化。

从此,公开的交易转为暗中的走私,断绝了官方的大批收入,使奸商从中牟取暴利。

并由这种私下交易引起的争端,酿成更为严重的&ldo;倭患&rdo;。

在与日本人长期交往的过程中,沿海地区的富商大贾也认识到对外贸易的丰厚利润,&ldo;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方物,利可十倍&rdo;。

不少沿海豪民建造巨型船舶,进行大规模的走私贸易,&ldo;法不能止&rdo;。

同时,明代中叶,政治腐败,贿赂公行,土地兼并严重,不少生活困苦的贫民迫于生计,纷纷入海求生,一些宦途失意的士绅及穷困潦倒的秀才也混迹其中。

时间一长,几种势力联合起来就形成了较为庞大的武装走私集团。

这种走私集团必须以沿海的富商大姓为依托,帮助他们囤积及销售货物。

市舶司存在之时,民间的私市相当盛行,走私货物得以较顺利地运销,彼此均有利可图。

与&ldo;入贡&rdo;的日本人各行其道,这种武装走私集团并没有对沿海地区的安全构成多大的威胁。

市舶司被严令全部罢撤后,中日贸易渠道严重受阻,这成为明中叶&ldo;倭患&rdo;的导火线。

首先是携来货物的日本国人,他们只好将所带货物赊卖给当地的商人。

但明朝本有禁止私人与番人交易的律令,市舶司撤消后,这种禁令更加严格。

商人在无法迅速销售的情况下,只得拖欠货款不偿,&ldo;多者万金,少不下数千&rdo;,在日人催逼之时,只好避债而逃。

日人在无可奈何之余,只得求助于当地的官绅之家,而官绅之家拖欠货款更甚于商家,日人为索钱款,久困于海岛之上,饥馑难耐,便登陆进行劫掠。

与日人境遇相仿,中国原来的民间走私集团也陷入了困境。

《明实录》有一段记载,典型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据载,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当时沿海走私集团最著名的头目为王直与徐海等,他们货物交易的中转站为余姚谢氏。

明朝罢除市舶司后,谢氏借口&ldo;倭货&rdo;难于出手,随意贬抑货值,并拖欠了不少钱款。

日积月累,王直、徐海等人逼索不已,谢氏又无力偿还,万般无奈之余,便恫吓道:&ldo;如再相逼,我将向官府告发。

&rdo;王直等人自然不甘心财货两空,便伺机报复。

他们纠合同伙,包括与其熟识的日人,趁深夜冲人谢宅,纵火焚烧,杀死男女数人,将其家私劫掠一空而去。

地方官员闻讯后,为推诿罪责,向上司宣称倭贼入寇。

相邻小说
嫁给仙侠文中的残暴反派  一念执着  在梵高的星空下  向日倾  金主顺毛守则(娱乐圈)  盲村隐锁  淡淡的距离  二探黄金镇  亡朝不过如此  七零之咸鱼养娃  和亲公主[GL]  五师妹  姣童言兮  穿书后巨佬被我威胁了  [韩娱同人]韩娱之别买锅了  老公是植物人  野尘埃  医心索爱:致命总裁小娇妻  魔王的绝地求生  第七重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