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24章

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旷古未有的伟业,可与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相辉映。

在这二十多年间,郑和船队跨越了半个地球,大明的旗帜高高飘扬在整个东南亚和印度洋,清楚地显示了大明王朝的政治及军事优势,将明朝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于殊方异域。

特别是它完全打通了通往南洋各国的海上交通,在海外重新树立起中国的威望,客观上为此后华侨开发南洋,创造了一些有利的条件。

关于这一点,从15世纪至17世纪的200年间移居南洋之华侨数量剧增的史实中,可以得到部分的证实。

对此,梁启超先生曾指出,因郑和下西洋后而移居南洋诸岛的中国移民,当不下五百四五十万人,如果再加上与土人杂婚者,可达700万人。

&ldo;西洋之迹,着自郑和&rdo;,的确是毫不夸张的说法!

纷至沓来的华侨,将中国本土高度发达的生产技术和物质产品,源源不断地向南洋各地输送。

大批的华侨筚路蓝缕,辛勤劳作,对南洋社会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这一切,与郑和下西洋显然是分不开的。

时至今日,在东南亚各国,还保留有许多纪念郑和的遗迹。

如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三宝垅、三宝港、三宝洞、三保井、三保墩、三宝公庙,苏门答腊岛上的三宝庙,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三宝山(或中国山)、三宝城、三宝井,泰国的三宝港、三宝公庙、三宝宫、三宝禅寺、三宝寺塔,北婆罗洲的中国河、中国寡妇峰,等等。

其中,泰国三宝公庙中的一副对联特别耐人寻味:&ldo;七度下邻邦,有名胜迹传异域。

三宝驾度航,万国衣冠邦故都。

&rdo;对三宝太监的信仰,成为凝聚东南亚华侨的一种精神力量。

郑和远航西洋,第一次打开了通往东非的航路,充分显示出明代造船业的先进水平和高超的航海技术,并积累了宝贵的海图资料,为中国人的地理知识增添了新的内容。

我国沿海冬春之间为东北季候风,适于船舶远航西、南洋;而夏季则为西南季候风,此时则宜于船只回航。

郑和七下西洋,都遵循季候风的规律,其往返年月,均在适宜之信风期。

郑和船队充分利用风力,并将天文、地理知识与罗盘针的使用结合起来,确定了精确的方向和航向。

《郑和航海图》(即《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及其附图《过洋牵星图》,对航海路线作了详细的记录。

它以南京为,最远至非洲东岸的慢八撤(今肯尼亚的蒙巴萨),将航向、航程、停泊港口、暗礁和浅滩的分布情况,详细地绘制成地图。

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航行地图,而且还留下了15世纪以前我国关于亚非两洲最为详尽的地理图籍。

如果我们将《郑和航海图》与其前后的一些地理著作相比较,就不难看出《郑和航海图》特具的科学价值。

譬如,元代汪大渊所著的《岛夷志略》一书,所收外国地名仅100个,而《郑和航海图》中出现的外国地名为其3倍,海图的相对精确性得以大大提高。

即使是在200年后出现的《东西洋考》一书(张燮着)所附的一幅亚非地图中,其中的记载也不如《郑和航海图》详细、准确和清晰。

随同郑和使团出访、担任通事(即翻译)的马欢、费信和巩珍等人,还分别着有《瀛涯胜览》、《星槎胜览》和《西洋番国志》,以生动简洁的文字,对到访的亚非各国之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名胜古迹、聚落都会、山川形势、气候历法、商业贸易、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等,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其内容多为前人所未言及。

这些著作,为研究15世纪初期亚非各国的历史状况,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

郑和还总结航海经验,写出了《针位编》,成为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

他在第七次航海前(1431年),曾在福建长乐天妃宫立碑,记载了前6次航海的经过,这是我国航海史上的重要文物。

郑和七下西洋,始终奉行了&ldo;宣德化而柔远人&rdo;的政策,以和平友好为宗旨,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各国的友谊。

郑和船队对异国不怀有任何野心,它以创建和发展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为使命,从不以奴役他族为荣,绝不以强凌弱,以大欺小。

所到之处,皆平等待人,秋毫无犯。

即使是在贸易的过程中,船队成员也都能人乡随俗,买卖公平,从未倚仗武力强买强卖。

相邻小说
七零之咸鱼养娃  第七重解答  姣童言兮  魔王的绝地求生  淡淡的距离  一念执着  穿书后巨佬被我威胁了  五师妹  和亲公主[GL]  二探黄金镇  嫁给仙侠文中的残暴反派  在梵高的星空下  向日倾  老公是植物人  盲村隐锁  亡朝不过如此  [韩娱同人]韩娱之别买锅了  医心索爱:致命总裁小娇妻  金主顺毛守则(娱乐圈)  野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