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17章

第三章

明太祖朱元璋在登基之前,曾借宿于太平府(今安徽当涂)般若庵。

庵内住持方丈惊讶于其仪表。

便询问起他的爵里姓名。

当时朱元璋已是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了,便故作矜持,笑而不答,提笔在粉壁之上写下一首诗: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主,只顾哓哓问姓名。

后来,朱元璋在南京即位,有意派人寻访自己当年的墨迹。

而得到的答复却令他十分恼火,这首御诗已被人揩去。

朱元璋立即将庵内僧人抓来,论刑当斩。

意犹未尽的朱元璋愤愤不平地质问道:&ldo;为何除去朕诗?&rdo;这位被抓来的年轻僧人尚有几分机智,不慌不忙地回答:&ldo;御制题诗处,有吾师四句诗在焉。

&rdo;朱元璋忙问:&ldo;何诗?&rdo;此僧朗声诵道:御笔题诗不敢留,留诗常恐鬼神愁。

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毫光射斗牛。

朱元璋听罢,朗声大笑,将小僧无罪开释。

试想,&ldo;成者王侯败者贼&rdo;,朱元璋本是绿林英雄,未取天下之时,实是朝廷通缉的叛逆之人,所作诗文大有&ldo;反诗&rdo;的嫌疑,庵内老僧怎敢保留?聪明的小僧几句诗文将朱元璋大大吹嘘了一番,侥幸保住了性命。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了解到,刚勐好杀的明太祖喜欢炫耀自己的文才,而且颇为自负。

如遇不识时务者,他会不惜以极刑加以报复。

遇到这样的帝王,天下文人的日子便可想而知了。

朱元璋出身于&ldo;无立锥之地&rdo;的佃农之家,穷困潦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哪有机会人塾读书识字?父母双亡后,他沦落为四处乞食的游行僧人,吃尽了人间的苦难,因而直至他投身于元末农民起义军之时,尚识字不多。

与一般草莽人士不同的是,朱元璋对文化知识有着强烈的兴趣,愿意与儒士文人交往。

从早年屈尊拜访朱升,到接纳号称&ldo;浙东四杰&rdo;的刘基、宋濂等人,朱元璋开始了与这些著名文士的朝夕相处,因勤学好问,学识大进。

从识字不多到能随意题写诗文,足见他天资绝佳,聪明过人。

作为开创明朝数百年基业的一代英主,朱元璋深知治理天下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他在诏书中就强调:&ldo;治国家,得贤才为先,贤者天下之望也。

&rdo;可见,朱元璋将人才的选拔与国家的稳定及治理相联系,其重要意义自然不同寻常。

因此,朱元璋即位伊始,就屡屡下诏征求天下贤才,渴望之情溢于言表。

如洪武元年(1368年)九月的诏书中就写道:&ldo;如今天下太平,愿请诸位学问通达的士大夫讲谈治理天下之道,启迪朕心,以达到盛世之治。

在野人士,有能以贤辅我,以德济民,地方官必以礼送至京师,朕将擢用焉。

&rdo;同时,朱元璋专门派遣官员在全国各地访求人才。

其次,朱元璋在人才的选拔与录用上也有十分高明的见解与举措。

如选拔人才重才德,不重门第、资格。

他曾说:&ldo;人才不可一概而论。

相邻小说
姣童言兮  [韩娱同人]韩娱之别买锅了  向日倾  魔王的绝地求生  和亲公主[GL]  五师妹  亡朝不过如此  医心索爱:致命总裁小娇妻  老公是植物人  二探黄金镇  第七重解答  野尘埃  一念执着  淡淡的距离  嫁给仙侠文中的残暴反派  穿书后巨佬被我威胁了  盲村隐锁  在梵高的星空下  金主顺毛守则(娱乐圈)  七零之咸鱼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