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9章

几十年以后,邓云乡先生在《光明日报》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女词家及其故居》,专门讲述察院胡同我的老家。

邓云乡先生年轻时生长在北京,&ldo;七七&rdo;事变以前,他母亲生病,常常请我伯父到他家去给他母亲看病,他也经常来我家送药方,请我伯父改方子,所以对于察院胡同我的老家是熟门熟路。

但那时我们没有见过面。

他是在80年代初看到一篇介绍我的文章,知道我的老家是在察院胡同。

我们认识是在北京的一次诗词学会的聚会上,说起话来,邓云乡先生才知道当年给他母亲看病的叶大夫就是我的伯父,而察院胡同就是我的老家。

邓云乡先生很客气,称我为&ldo;词家&rdo;,我虽然愧不敢当,但邓先生的文章使我非常感动。

他是这样描述的:

一进院子就感到的那种宁静、安详、闲适的气氛,到现在一闭上眼仍可浮现在我面前,一种特殊的京华风俗感受。

……佣人引我到东屋,……(东屋)两明一暗,临窗放着一个大写字书案,桌后是大夫座位,桌边一个方凳,是病人坐了给大夫把脉的。

屋中无人,我是来改方子的,安静地等着。

一会大夫由北屋打帘子出来,掀帘子进入东屋,向我笑了一下,要过方子,坐在案边拿起毛笔改方子……(大夫)头上戴着一个黑纱瓜皮帽盔,身着本色横罗旧长衫,一位和善的老人,坐在书案边,映着洁无纤尘的明亮玻璃窗和窗外的日影,静静的院落……这本身就是一幅弥漫着词的意境的画面。

女词家的意境想来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熏陶形成的。

当年邓先生只不过是病人的家属,到我家来请我伯父改过几次药方。

没想到相隔半个多世纪以后,邓先生竟然还会对我家宁静的庭院以及其中所蕴涵的一种中国诗词的意境,留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和如此长久的记忆。

而我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我的知识生命与感情生命都是在这里孕育形成,我与这座庭院,当然更有着说不尽割不断的、万缕千丝的心魂的联系。

2003年8月,国家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改建,这个庭院就从北京这座文化古城中消失了。

当时不仅在北京的友人给我写信报道了此事,连台湾也登载了我的老家被拆毁了的消息。

当然我也明白,没有旧的破坏哪能有新的建设,我也愿意见到新的北京将有一片新的高楼大厦的兴起。

只是,正如邓先生所说的,我家故居中的一种古典诗词的气氛与意境,确实对我有过极深的影响。

这所庭院不仅培养了我终生热爱古典诗词的兴趣,也引领我走上了终生从事古典诗词教学的途径。

面对这所庭院从地面上消失的命运,我当然免不了有一种沉重的惋惜之情。

其实我所惋惜的,还不仅只是这一所庭院而已,我所惋惜的是这所庭院当年所蕴涵的一种中国诗词中的美好的意境。

我曾梦想着要以我的余年之力,把我家故居改建成一所书院式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所。

不过事实上困难极大,问题很多,绝不是我个人的人力、财力所能做的。

然而,我个人愿以古典诗词教学来报效祖国的心意,始终未改。

事实上1974年我第一次从海外回国时,我家的院子早已面目全非,成了一个大杂院。

相邻小说
功夫少女在腐国[系统]  荒城咒怨  神话之末  阴童难养  温玉叙此生[香蜜同人]  你好,挖个墙角  星际法师行  [网球]崩坏者必须剃光头  出轨  束手就情:一不小心嫁总裁  只是初个恋  阁楼上的罂粟  七十年代做大佬[穿书]  天墓之禁地迷城  穿成娃综里的对照组女配  [综]最佳女主角是这货  竖子  求生欲使我告白  九零悬情  抗日学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