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50章

在八十年代,曾有人以伪科学批判当时的科幻事业并带来很大损失。

作为一种矫枉过正的反应,一些科幻界人士刻意回避科幻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甚至有&ot;幻想是科幻的核心,而科学只是跳台&ot;的说法。

将科幻艺术植根于幻想就象在沙地上建楼一样危险。

四,科学的发展抑制了科幻作者的想象空间。

这种观点多来自科幻作者。

他们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天人们的想象空间已经远远少于古人。

比如,卫星上天以后,地球上几乎每个角落都处在人类的视野里,象凡尔纳那样写未被探索到的荒岛就不再可能。

所以科幻作者不得不将想象触角伸向外星,来代替过去文学作品中在地球上进行的探险。

这是一种表面化的观点。

科学发展大大减少的只是物理上的想象空间,而大量以前不存在的科学知识却开拓了人类另外一种想象空间。

比如遗传学的发展,使今天的科幻作者可以设想恐龙再生。

象《天堂的喷泉》中那条宏伟的天梯,更是只能拜科学所赐才能想象得出来。

只是某些科幻作者难以,或不努力把握这些新知识,方导致才思的枯竭。

换言之,今天科幻小说主要不是在物理空间上寻求想象空间,而要在抽象的知识空间上寻求想象空间。

五,任何想像力的成果都是有价值的。

想象力只是一种心理能力,任何人都具备这种能力。

想象力的成果是否有价值,仍然要就这种成果本身来看。

象希特勒的种族灭绝理论在当时就是很有想象力的,几乎没有人认为它真能够付诸实施。

中国大跃进时代的&ot;浮夸风&ot;也是想象力的产物。

之所以要提到这些与艺术创作无关的例子,就是因为在相当一部分科幻读者和科幻作者中,想象力被提到至高无上的位置。

以至于它本身的真实面目和价值被扭曲了。

对想象力的压抑和夸大都不是正确的结论。

我们不妨看一看台湾科幻作者的有关讨论:

&ot;我们想的&39;幻想&39;只是&39;空&39;的那一面,而不是那可实现的理想的蓝图……而福斯特把幻想和预言分开来,是希望把预言投射出来,那是将来的&39;乌托邦&39;,是可以实现而非虚无的,是我们关怀人生的表现;所以我想科幻小说最终的目的,还是&39;关怀人生&39;,盼望由此带给人类更光明的前途。

&ot;(戴维扬,《科幻小说座谈会记录》,转引自《台湾科幻小说大全》453页。

反面论证之后,笔者再阐述一下对科幻艺术中&ot;幻想&ot;一词的理解。

首先,这里的&ot;幻想&ot;指的是超现实的创作手法,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用接近一些的传统概念,就是&ot;浪漫主义手法&ot;。

如果不是&ot;科幻&ot;这个组合已经约定俗成的话,我们甚至可以用&ot;科学浪漫主义&ot;来指称这门艺术。

其次,为什么在近代文艺发展史上,科学没有以现实的手法进入艺术领域,反倒以超现实的手法完成了与艺术的结合?相信文艺史上不会没有人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处理科学题材,并形成作品,这类作品但始终没有流行开来。

相邻小说
婚礼前男友坐我隔壁桌  与魔鬼同行  身穿年代,她被狼崽子抱回家猛宠  十字夜(无限恐怖同人)  穿书后我变成了Omega  听见雨声  穿成男主的前妻肿么破  [综英美]优雅的兰马洛克先生  嫡女医妃:王爷真绝色  九玄魔修  小皇帝今天病好了吗  毒来药往  喜欢的少年是你[电竞]  华娱1997  摘仙令(下)  去世的恋人竟会72变  基因战争  穿到古代种田养猪  盲妃待嫁  穿越女的佛系美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