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40章

左:在印度发现的郑和鎏金铁像;右:福建长乐显应宫出土的郑和塑像

那么,郑和历次下西洋到底又率领了多少人呢?历史上关于郑和历次下西洋人数有明确记载的是四次。

其中第一次是在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根据《明史&iddot;郑和传》记载出使人数为27800余人,而《明史&iddot;职官志&iddot;宦官》的记载则为20000余人,另外查继佐《罪惟录》的记载则是37000多人;第三次是在永乐七年,根据曾经跟随郑和出使的费信的记载为27000余人,而郑晓《皇明四夷考》则是30000余人;第四次是在永乐十一年,根据马欢《瀛涯胜览》记载为27670人;最后一次是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根据祝允明《前闻记》记载,人数是27550人。

此外,在《郑和家谱》、《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史料中,对郑和下西洋具体人数的记载分别为27411人和38600余人。

由于以上资料都或出自正史,或出自曾经跟随郑和出使的人员之手,应该都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孰是孰非,后人往往很难断定,再加上其他原始材料的缺乏,因此,有可能这将永远是一个谜了。

不过,无论如何,如果我们将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与哥伦布、麦哲伦相比的话,郑和船队的规模无疑是十五世纪时的世界之最了。

郑和下西洋自永乐三年始,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止,前后二十八载,其间出使次数以及具体经过史书所载多有出入。

如《明史&iddot;郑和传》、《明通鉴》均载为七次,《明实录》、《明史》本纪等载为六次,《明书》本纪载为五次,《郑和家谱》载为三次等。

根据这些史料,国内外学者经过详加考订,大部分人都同意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应该是七次。

后来,在刘家港和长乐分别发现了《通番事迹碑》和《天妃灵应之迹碑》,详细记载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和事迹。

由于它们都是郑和、王景弘等人亲手所植,因此极为可信,郑和七下西洋的说法也就基本成为定论。

学者们根据《明实录》、《瀛涯胜览》以及《西洋番国志》等书,具体计算出了七次下西洋的时间分别是: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和宣德六年(公元1432年)。

关于具体的经过,则认为前三次都是行至古里回航,足迹仅仅限于东南亚和南亚一带,可以被看作是郑和下西洋的前期;而四、五、六次则横渡印度洋,航程远至阿拉伯及东非沿海的一些国家,可以被看作是下西洋的后期;至于第七次,则是在中断六年以后再进行的,可以被看作是尾声。

不过,由于碑文的记载与文献有出入,因此又出现了八下西洋的说法。

有人认为碑文上缺载了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的时间。

因为根据《明史&iddot;郑和传》的记载,&ldo;永乐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

&rdo;虽然这一次由于是去旧港册封,时间较短,但也应该算上,所以郑和一共八次下西洋。

也有人根据太仓出土的明太仓卫副千户周闻的墓志铭提出异议,认为实际上这次并没有去成,才会在碑文上缺载,因此,所谓八下西洋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除了八次外,另外还有郑和九下东西洋和十下东西洋的说法。

所谓九下东西洋,就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七下西洋再加上两次下东洋,而十下东西洋当然就是根据前面提到的八下西洋和两次下东洋而来。

两次下东洋分别指的是永乐元年出使暹罗和永乐二年出使日本。

针对永乐元年出使暹罗,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可能元年是六年之误。

根据其他史料,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确实到过暹罗,而且那一次郑和是永乐五年起航,七年八月返国,六年正好到暹罗,因此在时间上是吻合的。

另外,在《明史》的《暹罗传》中虽也记载有永乐元年派人出使暹罗的记载,可是却没有郑和的名字。

因此,郑和的这次下东洋是值得怀疑的。

至于郑和在永乐二年是不是到过日本,学者们也有不同的看法。

山东大学潘群先生认为,由于永乐元年倭寇扰乱海疆,因此郑和奉命出师讨贼,并且出使日本,谕令其国王源道义制止倭寇,恢复中日友好关系,并且签订了《勘合贸易协定》,此举打通了海上交通,为郑和船队的大规模远航奠定了基础。

而碑记之所以没有记载这件事情,只是因为其不属于下西洋的范畴。

不过也有人认为,由于《明史》当中并没有关于郑和出使日本的任何记载,因此在史料缺乏的基础上,认定郑和曾经使日还缺少足够的证据。

事实上,不仅仅是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关于郑和下西洋曾经到过的地区,目前也存在很多的争议。

比如说,郑和的船队究竟去过非洲几次?1933年,伯希和在研究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认为,头两次旅行中,郑和的航程没有经过印度,第三次才到达波斯湾,第四次才横跨印度洋到达了非洲。

后来有人修改了他的看法,认为第一到第三次,郑和未出印度,第四次到达了霍尔木兹,第五次抵达了亚丁和马林迪,第六次到过摩加迪沙和希腊瓦,第七次又去了霍尔木兹。

但是,根据谈迁的《国榷》记载,郑和在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就已经抵达过霍尔木兹和阿拉伯半岛了,而第七次下西洋船队去东非的史实,在《明实录》和《国榷》中有明确的记载,在这些史料中都记载有比刺(莫桑比克港)、孙刺(索法拉港)等非洲地名。

因此,又有学者根据对这些史料的详细考订,认为郑和在第三到第七次下西洋时都曾经到过非洲,特别是第三次到第五次期间,宝船不仅进人了索马里南部的贝纳迪尔沿海,而且深入到了坦桑尼亚境内。

相邻小说
上错花轿嫁对郎  枪战系统末世纵横  舒祈的灵异档案夹  帝锦  萨满往事  都市大相医  锦鲤弃妇:大吉大利,今日和离  团宠大佬一心只想做妈粉  惹清欢  天干物燥,小心前夫  全地府都催我投胎  拯救青梅竹马  文豪世界环游手札  阿瑞斯  御灵真仙  做勒个梦  硬核厨爸  锦衾灿兮  匿名者  十三月三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