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60章

话说,在乾隆年间,那时大搞文字狱,什么是文字狱?文字狱就是统治者挑剔文字的过错而兴起的大狱。

大的像几十本的专着、诗文集,小的则一篇短文、一首诗、一封信,甚至一字半句的言语,不管是自己作的,还是抄别人的,甚至是从古人那里抄来的,都可以作为文字狱的罪证。

文字自然是出自文人之手,所以可以说文字狱是专门对付文人的“特刑庭”

,是封建帝王进行政治镇压、钳制思想以巩固封建独裁统治的手段。

文字狱自古就有,但是文网之密,处刑之重,规模之广,在封建社会中,以清朝为最甚。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先后发生了数十起大大小小的文字狱。

文字狱的处理是非常残酷的,逮捕、抄家、坐牢、受审,判罪极重,至少是终身监禁,流放边远,充军为奴,大多数是杀头凌迟。

已死的人,则开棺戮尸。

而且一人得罪,株连甚广,近亲家属,不管是否知情,即使是目不识丁,也一概“从坐”

作者犯了罪,写序、跋、题诗、题签之人都有罪,所有与刻印、买卖、赠送书籍有关的人,也都有罪。

地方官有牵连的自然有罪,没有牵连的也犯了“失察”

罪。

总之,一个案件的罪犯,常常是百十成群。

而告发的人,却能得到厚赏,据说清朝有一个本来是一个罢官知县,竟被起用,一帆风顺,官至右佥都,朱佑明的财产,也都归他所有。

从此形成以检举揭发作为猎官敲门砖,有仇隙的利用文字狱来陷人于死地的恶劣风气。

话说,江南富裕,这七位才子在当地,也各有势力,均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贾,而当时的知府,正巧是一位旗人子弟,早就窥视这七家富贾的财富已久了。

有一回,这七位才子在江边的亭中饮酒作诗,其中一位写了一句‘明月当空照,清风化作尘。

’,结果,不巧被这位旗人知府给听见了,于是闯入亭中,缴获此诗,说这诗句中的明月,指的是明朝,而清风,则指的是清庭,如此一来,这句诗的意思就完全变了,成了一首‘反诗’,于是他们七人便成了谋反之人,直接被打入了大狱。

此案往上一报,乾隆也震怒,想到他们是江南极有财势的人家,如果容他们造反,江南之地岂不完乎?于是便下旨严办,先是抄家,后是七位才子的九族一起问罪。

当时,这七位才子就叫冤,七位才子本就清高,指着知府官员就骂:“莫以为诛我九族便能让天下学子闭嘴封笔,就算诛尽我十族,我也要向天下学子诉冤情!”

就这样,官员一听,便说,我便诛你十族。

于是,就这样,这七位才子他们的朋友门生故友,也算做其中一族,连同他们族中九族,十族一并满门抄斩。

数百条人命,就这样因为一句诗,而成了刀下之冤鬼。

这七人死后,心中不甘,下到地府,便向阎王诉冤,阎王念他们冤情胜重,便准许他们回阳讨债。

于是,七人便带着族中冤魂回到了阳间,去向知府讨债索命,正巧乾隆出巡江南,住于知府的府中,于是他们便一并向乾隆索命讨债。

因为府中住有皇帝,而皇帝又有龙气罩身,所以一时之间,他们却是难以把他们的命给索去,只得在府中折磨了一番众人,一点点将他们身上的阳火减弱。

皇帝和知府,这一晚自然是受尽了拆磨,浑身莫名的疼痛,心觉得奇怪,于是便请来了一位高人道士。

这位道士,听明原由情况之后,便让他们掀起衣服袖子,发现身体之上布满了一条条青紫的淤青,便说这一定是鬼打的。

乾隆和知府一听,大惊,便让高人帮忙斩鬼。

话说,这位道士在当地很有些本事,虽然只是管着一间小庙,但是平日却捉鬼降妖,甚是了得。

当下,便打卦问神,算出了原由,竟是阴司官状纠缠,知道皇帝和知府必是有是昧心之事。

于是,便不愿帮忙。

可是,皇帝怎么可能会由得了你愿与不愿,当下就放下话来,鬼除去了,赏千金,鬼未除,便赐死!

相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