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产子

春节过去,天气还有些冷。

这天吃过早食,君玲跟赵二江和齐氏商量道“爹,娘,现在家里也有一些收入了,我想着是不是把二郎,五郎和六郎送去镇上读书?七郎还小,等七郎满七岁再送去。

虽说冬月里我教了一些字,但到底不如书院里的先生。

而且二郎读书挺灵性的,不去读书有些可惜了,说不得我们家以后就靠他改换门庭了呢。”

齐氏看了一眼赵二江道“当然可以啊,这可是能光宗耀祖的好事,但是一下送三个去读书,银钱上会不会太紧张?或者先送二郎去?五郎六郎明年再去?而且你也快生产了,你这肚里还有三个呢!”

“娘!

我算了一下账,觉得还是让他们三兄弟一起去比较好,在书院能相互照应着,而且就是今年的银钱会有一些紧张。

再说五郎六郎过年也八岁了,再等下去开蒙就有些晚了。”

“爷爷,奶奶,娘,我是老大,让两个弟弟去读书吧!

弟弟们比我学得快,我在家跟着爷爷下地,跟着娘学些字就行。”

二郎赵安平对君玲他们道。

“好孩子,娘也送你去!

娘会想办法多挣银钱的,你就不要担心了。

安心去读书,好好的学。”

君玲走过去摸摸赵安平的头道。

“那就都去吧!

你们在书院里可要好好的学,要是谁不认真学,就回来种地。”

齐氏拍板道“老头子,你明天就到镇上去打听打听。”

“好。”

“奶奶,我们知道了。”

过了几天,赵二江就送三个孙子去上学。

之后三个孩子每天早上都是跟着村里的牛车去,晚上跟着牛车回来。

开蒙班一年一人五两银钱,书和笔墨纸砚都是自己准备,中午在书院吃一顿饭食。

又一人买了一套开蒙书,一套又是五两。

这就花出去四十多两了,这还只是个开始而已,可想而知农家要供出一个读书郎有多不容易。

这一下把君玲手里的银钱花得差不多了,看来这书真不是普通人能读得起的啊!

二月中,早晚还是有些冷,这天君玲在后院教赵二江育玉米苗。

“爹,这育苗第一步,就是把土翻一遍,撒上草木灰。

第二步,再把泥土敲得更细碎一点,泼上粪水。

第三步,把选好泡好的种子均匀的撒在地里,再在种子上薄薄的撒上一层细土。

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保暖。

因现在早晚天气还有些寒冷,还要再用枝条搭一个小暖棚保暖。”

相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