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68章

评,一味避责。

尤为过分的是,在曾国藩面责后,他竟不&ldo;留营听勘,径自归去&rdo;。

曾国藩不得不慨叹:倘若&ldo;人心并无悔祻之意&rdo;,则&ldo;难以挽回天意&rdo;;遂奏劾李元度,请旨&ldo;将其革职拿问&rdo;。

此时,于私于公,曾国藩都&ldo;深恶&rdo;李元度,而且,这股&ldo;恶&rdo;意一直延续了两年。

咸丰十一年末,不甘寂寞的李元度接受浙江巡抚王有龄的邀请,募勇援浙。

但是,李秀成先期攻破杭州,王有龄自杀;他便逗留在赣、浙交界的广信、衢州一带。

前此,从湖南出发,经过义宁、奉新、瑞州等地,驻防太平军自行撤退,李元度一概奏报&ldo;克复&rdo;,因此开复上次革职的处分,并赏加布政使衔。

身为两江总督、统辖江西的曾国藩对这种行为极为不满,旧恶新恨,涌上心头,遂于同治元年的春天再次参劾李元度,说他&ldo;前既负臣,后又负王有龄。

法有难宽,情亦难恕&rdo;,请求将&ldo;该员&rdo;开复、赏加的职衔&ldo;注销&rdo;,&ldo;仍行革职&rdo;,并将其所募勇营&ldo;全行遣撤&rdo;。

奉旨:&ldo;李元度著即行革职,并加恩免其治罪,仍交左宗棠差遣&rdo;。

左宗棠当时受命督办全浙军务,故将打着援浙旗号的&ldo;革员&rdo;李元度交由差遣。

孰知曾国藩尤未解恨。

三个月后,在参劾陈由立、郑魁士的摺子里,又让李元度陪绑一次。

陈由立是鲍超部将,本是&ldo;偏裨之才&rdo;,却&ldo;不安本分&rdo;,在个人待遇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跑到河南投奔巡抚郑元善,&ldo;巧言耸动&rdo;,谋得重权。

曾国藩怒其&ldo;轻去其上&rdo;,&ldo;朝秦暮楚&rdo;,破坏湘军家法,犯了见利忘义、欺师悖祖的大罪,请旨处罚。

郑魁士相继在安徽、浙江和江南大营服役,平日则悍然犯上,不遵节制,偾事则&ldo;托病偃蹇&rdo;,弃军而逃;&ldo;前既与皖、浙抚臣为仇,后亦不报和春之恩,臣尝代为不平&rdo;。

本来,参奏这两人跟李元度扯不上关系,但是,一个背叛师门,正如李元度应王有龄之邀援浙,&ldo;轻于去就&rdo;,视湘军的集体领导为无物;一个偾事犯上,恰如李元度守徽州时所作所为,故曾国藩连类及之,将他顺手拈来,追骂一通。

曾国藩三次参劾,李元度的政治生命,算是彻底毁掉了。

表面上看,不过革职,还可以继续&ldo;效力&rdo;,前途并非一片黑暗;但是,读者诸君务必警惕:吾国政坛历来奉行&ldo;追涨杀跌&rdo;的散户哲学,庄家咳嗽一声,其股非红即黑,不上则下,并无喘息的机会。

曾国藩当日负东南重望,俨然&ldo;东山不出奈苍生何&rdo;的晋人谢安,一言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他既然声讨李元度,跟风承旨的中外&ldo;曾迷&rdo;岂不心领神会,对已被打倒的李元度踩上一支脚?尤其是各位访查舆论、维持风纪的御史大人们,本就靠言语轻重讨生活,无端生出如此佳题,岂不大做文章?新账旧账一起算:失守徽州,独自逃生,拒绝勘审,虚报战绩,这些罪名加在一起,至少也是流放远边,最重则脑袋不保。

然则,遑论断送政治生命,李元度的物理生命也有断送的危险。

从这个层面检讨曾国藩此份参摺,是不是过分了一点?当日有一幅集句兼嵌字的对联,将李元度所处的危困之境揭示无遗,其词曰:

&ldo;士不忘丧其元;公胡为改其度&rdo;。

横批:&ldo;道旁苦李&rdo;;

纵观曾国藩生平,对湘军同事、湖南老乡、婚姻之戚或文学之友,主动施以如此辣手,仅此一见;何况李元度在咸丰五、六年间还舍生忘死的保护过他。

三参之后,他不能不有所悔疚,不能不思有以补救。

相邻小说
魔三国  北京镜鉴记  泣血的军魂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邪帝狂后:废材九小姐  回到三国当老大  花间一壶酒  蒋介石传  邪帝诱宠:一口吃掉太子妃  末日红颜赋  凶心人  素女寻仙  月光光,心慌慌  第12个木头人  离婚当天,前夫跪求我复合  空之境界  四宝来袭,战爷娇妻是大佬林双  上善若玉  权臣宠妻:媳妇儿是个小锦鲤  天书·大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