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68章

所以这个自证的部分,等于人喝水一样,是凉是热,只有你自己知道;告诉你,你也不知道。

这个问题回答得很妙,不过如果现在再做科学论辩的话,这个问题还有问题,这里暂时不多作讨论。

所以一个人知道一切法无我后,遮住了以后,既没有说无我就是空,也没有说无我以后有个真我,我们不要随便给它加上。

像这种地方,般若智慧的成就是要自己参的。

定与忍

知道了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这句话更严重,怎么样叫忍?这个忍在佛法修持里是一个大境界。

我们晓得所谓讲得定,是以小乘的范围来讲;修大小乘之果,都是以定来作基础,学佛没有进入定的境界,是没有基础的。

不管在家出家,道理是一样的,没有基础就只是一个普通学的人而已,但是定本身并不一定就是佛法。

至于大乘的佛法,则必须「得成于忍」。

得忍与得定不同,所以说菩萨要得无生法忍,才进入大乘的境界。

无生法忍不能当作定来解释,如果把无生法忍当成是定,那乾脆说无生法定该多好呢!所以这个忍字,要再加研究才是。

再看金刚经的本身,六度成就中讲过布施成就,但持戒成就不提,实际上布施的成就之中就有持戒的精神。

全部经典都讲般若成就,但是却不提禅定成就,你真正得了般若的成就,自然就是禅定。

六度中间,布施、忍辱、般若,这三个成就到了,所谓持戒、精进、禅定自然都到了。

关于这一点,我们研究金刚经要反覆去读去深思,去参究,慢慢的你就可以真懂了。

讲到得成于忍,前面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

这是什么境界?大家要研究啊!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大家现在学禅,或者读了些书,看了一首诗,不然听到青蛙叫,狗儿跳,嗯,我悟了,我们也拿一把刀,也学歌利王割你一刀试试看,看你得成于忍还是得成于恨?你悟了嘛!悟了应该有这个境界啊!所以说,此事不要随便谈,禅学可以随便讲,真正的佛法是要求证的,金刚经的榜样都摆在这里。

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

当然,到达了无生法忍,还只是大乘菩萨初步!只是这个菩萨超过前面所譬喻的菩萨。

也就是说,拿无量无数的七宝来布施,有相物质的布施,功德不如无相布施功德的万分之一。

金刚经讲到二十八品,差不多点题了,非常重要。

勉强把无生法忍的境界研究研究看,先不谈求证,先在理论上找找看。

佛没有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什么境界,其实佛说过了,只是大家看过去忘记了。

佛开头就说善护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无著无相。

由于善护,无著,无相,就可以知道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金刚经开头佛就已经跟我们讲了,他在传法呀!他不是在讲经啊!后世所谓讲经与说法是不同的。

像这里佛说的,教你怎么样修,你有问题问他,他答覆你,那是说法。

像我们现在讲经,是根据佛菩萨们所说的加以讨论,这个是讲经,所以讲经是讲经,说法是说法。

过去在大陆大丛林、庙子里,有说法堂,有讲经堂,各处不同的。

说法堂里大和尚上堂,不带书本,一个字都不用,就凭自己所证悟的、功夫的、智慧的经验,随便讨论,这个叫说法。

金刚经开始就告诉我们修持的方法,是善护念,无住,由此而得成于忍,无生法忍。

说到这里我们再举一个禅宗公案来说明。

张拙的故事

唐末五代的时候,禅宗鼎盛,有一位在家人叫张拙,去见一个禅师问道,禅师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我叫张拙。

这个禅师说,找个巧都找不到,那里来个拙呀!他就悟道了!就那么快,言下顿悟,这一句话就悟道了。

我们现在找找看他悟个什么?他悟得一切法无我了嘛!得成于忍,对不对?拿教理说暂时懂了吧?所以他就作了一首偈子:

光明寂照遍河沙  凡圣含灵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  六根才动被云遮

相邻小说
农女医香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  全民修仙app  白话易经  公主为妻记  黑化状元郎是我前夫  愿我如星君似月  酒色撩人[快穿]  天灾种田记  人前躲你人后盼你  祝由天师  妖孽国师滚边去  她超乖的  潜婚蜜爱,总裁先生很温柔  惦记  穿书后大佬每天都在崩剧情  我怀了龙族唯一的崽  带球跑以后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我只喜欢你的剑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