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56章

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个是什么?佛拿一支花那么看一下,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正表示说法者无法可说,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来表达。

真正佛法到了最后是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议;说出来都非第一义,都是第二义。

无上妙法本来不可说,所以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以后,马上要入涅盘,就要走了。

本来他也不想讲什么金刚经,什么都不想讲。

根据经典的记载,那时帝释天人都下来向他跪著请求,你老人家不能这样搞啊!你多生多世发大愿,说大彻大悟之后要度众生,现在你大彻大悟证道了,你反而要走路,不管大家,这个不行啊!佛讲了一句什么话呢?华严经、法华经上都有:「止。

止。

我法妙难思。

」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就是金刚经的含义了。

他连级续个字,止,止,就是说你停止,你停止,我证得的法,说了你们也不懂。

「止」这个字,也告诉了你一念不生全体现。

止,一切妄念不生,一切烦恼不起,万法皆空,定在这里,然后你可以懂佛法了。

所以说,止,止,我法妙难思,一句话说完了,金刚经都用不著讲了。

实际上只有一个止字,就是此心难止,此心止不了。

如果能止,一切戒、定、慧,六度万行,就都从此而建立,从此而发生。

所以所有的说法,都是方便;换句话说,佛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

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关于老师教学生,禅宗大师有几句话「见与师齐,减师半德。

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如果徒弟的见解与老师一样的话,减师半德,这个学生减掉老师一半了。

假定老师八十岁,徒弟三十岁悟道,见解跟老师一样,但却差老师五十年功夫,所以说减师半德。

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学生见解超过了老师,才可以够得上做徒弟,继承衣钵。

许多大德祖师都感叹找不到衣钵传人,就是他说的法,也都是教授法,他说出来的法,是希望你悟道而成佛,见过于师,那就用不著抓住他方便的说法,当成是真实了,这一段就是这个意思。

下面接著转了一个方向,大家注意!前面都是须菩提,须菩提,接著这里加了几个字。

须菩提与佛对答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颇有众生。

于未来世。

闻说是法。

相邻小说
穿书后大佬每天都在崩剧情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  农女医香  天灾种田记  祝由天师  她超乖的  妖孽国师滚边去  我只喜欢你的剑法呀  惦记  带球跑以后  公主为妻记  我怀了龙族唯一的崽  黑化状元郎是我前夫  酒色撩人[快穿]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人前躲你人后盼你  潜婚蜜爱,总裁先生很温柔  全民修仙app  白话易经  愿我如星君似月